• 首页
  •   >   团学工作
  •   >   学生活动
  •   >   正文
  • 团学工作

    教育系2020届毕业生考研经验分享(二)

    发布日期:2020-06-09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刘倩(吉林师范大学)

    现在离拟录取名单出来有十几天了,但是我却久久不能忘怀那天下午看到名单时喜悦和激动的心情,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喜极而泣,体会到了努力不被辜负的幸福感。在那一刻,这颗悬着的心终于尘埃落定。考研是一场持久战,它最开始淘汰的便是先放弃的那部分人,请你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,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,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!

   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,我的本科是长治学院,专业学前教育。报考院校与专业是吉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。成绩:政治70,英语57,专业一107,专业二113,总分347。

   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些个人的学习方法,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。

    01专业课

    专业课方面我的成绩并不高,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首先,我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必须要画框架结构,这是一个背诵的必经过程。只有从各种角度和思路进行深刻理解,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,把学习内容学活,在考场上才能够做到随机应变,碰到没见过的题也不慌不忙,从容应对。其次,要注意专业课内容非常多,因此从你开始背诵那天起就不要间断了,否则前功尽弃。不论每天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专业课,尤其到后期阶段,要知道专业课成绩才是能拉开差距,甚至决定你能否考上的重要科目。另外,我认为专业课内容千万不可死记硬背,其实这个词大家听过很多次了,但是静下心来想想你真的做到了吗?很多人在背诵的时间是嘴里念着课本,脑子里在想中午吃啥。到底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理解的记,如何提高学习效率,一定要在前期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想清,去摸索这个问题。等你找到合适的方法,后期就会非常轻松。最后,我们都知道文科类的考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,就是你的字迹是否工整,可能到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改变写字的习惯,但是仍然有必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尽量工整,平时不当回事,考场上时间非常紧迫,就更不可能写好。

    02英语

    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:第一,单词的记忆,我推荐的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记,也就是在语境中理解的背,这个办法适合所有英语考试。所以英语底子不是很差的同学,可以稍早一些开始做阅读真题,通过背阅读真题中的单词来记忆和学习,非常有效!第二,关于阅读理解的技巧必须要学,推荐何凯文老师的“三步法”。阅读理解并不是你认识单词就能全对,必须读懂出题老师的心思,才能破解该题的做法。因此学习逻辑技巧也是重要组成部分。第三,关于写作不需要太早,我是在十一月开始练习写作,我不推荐背别人的模板,就是自己写,把所有真题的写作都写一遍,然后总结自己的模板。考场上比的不是谁背的多,背的熟,更不可能出现原题,我们需要练习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本领。只有自己写出来的才是适合自己的,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该有的价值,从而为阅读理解节省出更多的时间。因此,英语方面主要抓阅读和写作这两大块就没问题了。

    03政治

    政治其实是所有课程里最简单的,最容易得分的,我推荐肖秀荣老师的书和课程。前期只管最选择题就可以,1000题至少要刷两遍,同时要注意学习效率,做一道必须有一道的价值。另外,不可忽视精讲精练这本书,现在仍然是打基础的时候,必须有牢固的根基,到后期才能放心大胆的背大题,否则两头都落空,政治分数肯定不会高。最后,我认为学习政治还有一个重要方法是锻炼自己的政治素养,平时多关注国家大事,多了解时事新闻,多看一些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和电视也会对学习政治有很大作用。

    还有一点想告诉大家,考研路上心态非常重要,我觉得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,高考只管学就对了,没有任何退路,所有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,你也是。但考研是自己的选择,是一个人的奋斗。你必须有恒心,不被周围的事情分心和诱惑,坚定的朝着你的目标前进,不要把所有心思放在担心结果上,要知道动机过强会使行为效率降低,适得其反。

    写到这里,又回想起考研这一年的心酸与欢笑,有每天靠眼药水来维持的日子,有因为久坐不动胃疼到哭的日子,有免疫力下降一个月感冒两次的日子,但也有苦中作乐的日子,那些因为做对一道题开心一整天的日子,那些奖励自己放松半天的日子,都是那么难忘又美好。不论如何,我始终相信,付出就会有收获,人生道路上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
    所以,请你只管去努力,剩下的都交给天意!

    加油吧 考研人

    愿你淡定又执着

    对每件热爱的事物都全力以赴

    又满载而归

    变成一个美好的人做美好的事

     

    上一页 [1] [2] [3] 下一页

    长治学院教育系 版权所有 2014-2018